根據2022年全國燃氣事故分析報告指出,用戶端
(包括工商和居民) 事故數量總占比為72.3%,死亡人數占比為 95.5%,受傷人數占比為
94.5%。天然氣事故中軟管問題占比最高,占比為19.2%;用戶私自接改燃氣管道造成事故占比為
11.5%。液化石油氣事故中同樣也是軟管問題占比最高,占比為36.7%。
在正常情況下,軟管、私接管道等問題可以通過常態化巡查有效整治,燃氣中毒等問題可以通過可燃氣體報警裝置進行報警,以起到降低事故危害性的作用。近幾年各地已經開始加大燃氣安全管理力度,如《安全生產法》中強制規定餐飲等生產經營場所必須安裝可燃氣體探測器。同時,國家也加大了燃氣安全隱患巡查力度。
從2021年-2022年燃氣事故分析報告顯示,燃氣安全事故發生率明顯下降。但近期的多起事故,卻再次為我們敲響了警鐘,表明燃氣安全建設仍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。
燃氣安全建設中,有哪些阻礙?
從近年來一系列燃氣安全事故案例不難看出,傳統燃氣安全監管和巡查管理模式存在著諸多問題,這些問題是阻礙燃氣安全管理建設進程主要原因。
首先是傳統燃氣安全監管方式很難將統一監管落實到位,新國標規定在餐飲場所安裝可燃氣體報警裝置,是否具備聯網功能未有明確規定。目前在各類場所中,使用較多的還是以不具備聯網功能的獨立式可燃氣體報警裝置為主,而不聯網的報警設備無法遠程報警,若現場無人,往往無法起到預警作用;同時不聯網設備的監測數據無法統一上云,這意味著燃氣安全管理無法形成從市級-區級-街道等層級分明的統一監管平臺,無法有效落實燃氣統一監管體系的建設。
其次是傳統的巡查管理模式存在漏洞,無法形成常態化、高效化。管理閉環難落地,難以確保巡查能夠常態化、高效化的開展。雖然有統一的文件標準,但各區具體執行情況各有不同,執行效果也參差不齊。比如在銀川案中,附近居民反饋當地的消防查的還是比較嚴格,但是缺乏對液化石油氣的監測,釀成了重大事故。